我曾經是個

理性、客觀、不要有情緒

的信奉者

        我人生第一篇投稿期刊的文章,在結論中我強調「情緒」(emotion)以及「觸動」(touching)對一場簡報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被其中一位審查者(reviewer)拒絕。他在審查意見上這麼寫:「他懷疑他怎麼可能會去告訴他的太太(一家美國大型航空公司的項目經理,經常向政府和公司客戶的大批聽眾進行演講):『與“觸動”和“分享她的見解與感受”相比,“良好的表達技巧”不那麼重要。』」(“good delivery skills”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being “touching” and “sharing her true insights and feelings.”)。最後,他還給我一個問題:「 在專業領域中被演講“觸動”有那麼重要嗎?」( Is being “touched” by a speech of value in the professional world? )

        我相信很多人跟這位審查者有同樣的質疑。很久以前,我一樣跟他有相同的見解,但我很幸運地被敲醒了。人們會被說服,通常不是來自於「理性」的說服,而是因為「情緒」被觸動了。大多數決定買Nike球鞋的人,不是因研究了這雙鞋比Addidas更耐穿,而是對品牌的喜愛,對“Just Do It”的信仰,或是可以跟Michael Jordan產生連結。Nike砸下鉅資,找Michael Jordan代言這個看似“理性”的決定,不就是建立在廣大客戶對Jordan崇拜的“情緒”上嗎?同樣的,Addidas、New Balance也會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就像這個充電站,就是我的故事。

        在職場上,我們要讓主管、同事、下屬,甚至是客戶認知到他的決策或方法上的失當,我們當然要小心翼翼地管理自己與對方的情緒,不要矯情地告訴自己,雙方都在為那個崇高的信仰奮鬥,要認知到雙方各有其偏好與執著,迴避引起雙方負面的情緒並引導正面的情緒進入對話中。忽視「情緒」,想要用「理性」直球對決,對具有「人性」的雙方而言,恐怕不是一個好策略。

        我過去在職場上的一位領導告訴我:「我們不需要一群伶牙俐齒、言不由衷、沒有靈魂的代言人。」這句話不僅讓我遠離成為一位「操弄」聽眾的簡報者,在我創業時期,也能不斷地用情緒的「觸動」來激勵團隊成員的內在動機,這才是成長型團隊更重要的靈魂。

        赤裸的理性、虛幻的客觀,與缺乏情緒,是我們一再重覆看到的那些枯燥無聊的簡報共有的問題。期待這些問題也會變成你的「曾經」,從此,進階成為一位擁抱「情緒」的優質簡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