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

我有個學生聽完課程後,笑稱這不就是華山派的「劍宗」與「氣宗」的差別嗎。「以氣御劍」四個字可以用來描述其差別。談「技巧」,是用劍,「管理情緒的思維」,是用氣來使劍。更白話的說,技巧是「技術」(technology),管理情緒的思維是「科學」(science),兩者合一叫「科技」。以前Nokia有句標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既然有關人性,「情緒」就不會缺席。

我要鼓勵大家用更大的企圖心去展現自己。讓主管知道你做了些什麼,你只是把動作部份留給自己,而把工作思考的部份丟給主管。身為幕僚,如果能從主管的角度思考,對你而言就是主管養成訓練。主管想聽你的報告,應該還有另一層思考:這工作交給你能放心嗎?有什麼地方要改善的?所以你需要邏輯來組織你的信息,讓主管感受到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而且你會有這句話:根據上周工作的狀況,我發現……,我建議……。把自己從「人力」提升到「人才」的位階,課程上用的邏輯結構,能幫助你如何思考。

先問個問題,用你過去做簡報的方式,主管滿意了嗎?真正的問題不在如何做ppt,而在於如何思考、定位ppt。一位簡報者如果沒有盡到身為簡報者的責任,聽眾也只好無奈地自己從ppt里尋找他要的線索。你要確認你的主管是否真的喜歡自己看,還是你過去的表現讓他產生這種習慣?要提升簡報能力到精彩、高衝擊力的程度,你就必須讓ppt真正回到「輔助」的角色。清楚「呈現」信息與將信息「說明」清楚並不能畫上等號, 「信息」本身不會說服或感動人,信息背後的「意義」才是。說明意義,是簡報者的責任,幫助簡報者呈現信息才是ppt的角色,然而很多人都讓自己停留在呈現信息這個角色。例如,今年離職率降低了5%,在ppt上要呈現的就是5%,至於5%的背後是因為公司做了哪些措施,起到什麼效果,就得靠簡報者生動的闡述了。

先提醒你,你的主管是否希望你在電梯裡跟他談公事?你要注意主管的心情以及電梯裡人多口雜。「電梯演講」的目的應該只是設定一個時間很短的情境,你是否能把事情講得清楚,不一定要在電梯裡。對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而言,要在2~3分鐘之內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有邏輯及證據的呈現,不容易做到。除非你是有意安排在電梯裡遇到老闆。但如果真的遇到這種狀況,我的看法是:我只要在2~3分鐘之內激起主管對事情的關注及興趣,至於如何解決,等電梯開門後,主管走出電梯,然後回頭對你說:「有時間嗎?到我辦公事來,你剛剛提的事,我想多瞭解一下。」如果這是你要的電梯演講的目的,那麼課程中結構邏輯的導言部份,就是為此設計的。

除非你人生一帆風順,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從沒遇過什麼挫折,不需要任何思考與反省,否則你一定有故事。例如與主管的互動經驗、同事間的不同看法、夫妻間對財務的支配原則、小孩子的教養觀點、與小孩子的溝通模式等等。我上課時八成以上的故事都來自這些場景,所以只要瞭解說故事的原則,願意去挖掘,每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故事。

實戰篇的重點主要有兩個。

首先是學習了觀念、技巧,並不代表就會將它應用到實際工作層面上;而且應用得適不適當,多需要講師給予回饋。回饋的重要性,就像過去底片型的照相機,必須等待底片洗出照片後,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但美景已不復存在;而現在數位型照相機,都有LCD顯示器,按下快門,就能得到立即的回饋,當場修正,美景當前,了無遺憾。

其次,在分階段學習的過程,學員最容易發生「見樹不見林」的問題,無法在每一個獨立的學習目標之間找到關聯性。實戰篇使用總結性演練,就會將所有獨立的觀點連成一氣,使學員能夠既見林又見樹。

精熟學習是將一門學科內容設計成由低至高層次的階段性學習目標,當學員的基礎目標達成,便可朝更高層次的階段性學習目標邁進,最終學員能掌握該學科的內容,也就是達到精熟學習。精熟學習的概念就是學員以自己的步調學習,最終學會一系列的課程內容。

精熟學習有三個關鍵要素:首先,學員都能以適合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其次,講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運用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的機制,來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最後,當整個學習階段完成,講師以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assessment)來驗收學員的學習成果。如果發現有學員未達教學目標,講師應該實施補救教學。

在精熟模式下,講師是在教室裡帶頭學習的人,講師也必須坦承自己並非都能回答學員的問題,講師必須做出示範,當成人碰到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

精熟模式的核心精神就是講師會在學員需要的時候出現,而不是學員按照講師的課表按表操課。

 

Workflow Optimization is a cross platform message optimization app for all device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