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標準答案,才是未來競爭力的決勝點

(閱讀時間約5分鐘)

        世界上的問題,大概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型態。第一種問題型態是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數學家或是心理學家將這種問題稱為「結構化問題」。相反地,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就稱為「非結構化問題」。非結構化問題是動態的,會因當事者「當時的情境」及「主觀的解讀」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答案。「有標準答案」與「沒有標準答案」之間的區別,其實深深影響我們未來的競爭力。

        首屆接受108課綱教育的高中生即將上場面臨大考。在課綱中規定,每位學生都要有個人的學習歷程檔案,以做為申請入學的必要審查資料。然而,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製作標準,也就是檔案要如何做,沒有標準答案。這件事讓台北市五所明星高中校長於日前聯袂拜訪台大校長管中閔,想了解台大會如何審查學習歷程檔案,以及台大是否有明確的審查標準,讓學生有所遵循。

        要如何製作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歷程檔案,使得高中以及大學兩端,都顯得焦慮不安。

        我朋友的兒子也是108課綱的首屆考生,正為他兒子要如何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而愁眉苦臉,不知所措。也在考慮是否花錢請專業團隊來幫忙製作。他對於這種沒有「明確」標準可循的大考新制,抱怨地說:「沒有標準答案,教小孩子怎麼作答?」旁邊的另一個朋友就說話了:「你看,我們的教育就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只教會一群腦中都是標準答案,卻不會思考的國民。習慣於標準答案後,一旦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出現,就哀鴻遍野,無論學校、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一樣,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實,我這兩位朋友的說法,都不完全正確。有標準答案的考題跟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他們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沒搞清楚問題的本質,才會對「是否該有標準答案」這個問題,想爭論出一個標準答案來。

        課綱的變革,是個複雜、艱鉅又專業的工程,不是像我這種一般民眾有能力去評論的,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話題,來思考「有標準答案」與「沒有標準答案」之間的區別,其實深深影響孩子們未來的競爭力。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Richard H. Thaler)指出,世界上的問題,大概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型態。第一種問題型態是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數學家或是心理學家將這種問題稱為「結構化問題」。像是一加一等於二、攝氏15度等於華氏59度,或是將數字帶入數學公式會得到一個標準答案……等等。相反地,像是該不該併購某家公司?是否接下一個工資很高但不喜歡的工作?該不該錄用一位沒有經驗但態度積極的年輕人?……等等這種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就稱為「非結構化問題」。非結構化問題是動態的,會因當事者「當時的情境」及「主觀的解讀」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答案。

        事實上,學校在培養學生對於解決「結構化問題」與「非結構化問題」的能力上是不可偏廢的。試想一位客人進去超商買兩個茶葉蛋、一瓶飲料,以及一份報紙,拿100元現鈔給店員。如果店員跟客人都不懂加減乘除來得到一個交易後雙方認同的標準答案,這社會要如何運轉下去?

        然而,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重點課題上,也必須跟得上社會進化的潮流趨勢。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融入我們的生活,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如何培養學生在AI圍繞的環境中具有競爭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思考的。

         AI能解決大多數的結構化問題,像是快速計算將人造衛星送進太空軌道需要多少燃料這種能力,即使是人類頂尖的天才都望塵莫及。但另一方面,要解決動態、複雜的非結構化問題,電腦的演算法(algorithm)還沒有那種能耐。例如,我可能會為了討好客戶,或是為了打入客戶的供應鏈,決定承接一樁虧本的生意,但其他競爭者未必「敢」這麼做。這與人性相關的問題,就不是AI做得了決定的。

        我們會稱讚有能力解決「結構化問題」的人很聰明,但不會說他很有智慧,因為這種能力很容易被AI所取代。但「非結構化問題」就得靠智慧。智能(Intelligence)解決不了需要智慧(wisdom)才能解決的問題。

        牛津大學在2013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中指出,目前大部分的工作,有47%會在未來二十年內消失。然而,也有許多專家,像馬雲,也說, AI時代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誰對誰錯?都說得對,關鍵就在於你的專長是用來解決結構化問題,還是非結構化問題。

        我們必須體認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在可見的將來,AI將取代許多解決結構化問題的職位,但AI取代不了的,就是需要解決非結構化問題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解決「非結構化問題」的能力,是教育必須關注的重點,因為這將是未來職場競爭力的決勝點。

        或許,這一次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歷程檔案問題,可以用來激起大家的憂患意識,對於AI時代的來臨,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本文於2022年1月14日刊載於〈工商時報〉 網頁連結:https://view.ctee.com.tw/social/34730.html )

沒有標準答案,才是未來競爭力的決勝點

有話要說